站内搜索
甜玉米科甜2 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科甜2 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配制而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在各级试验中,表现适应性好,熟期适中,商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2008 年10 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全省推广种植。现将其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报道如下。
1 选育经过
1999 年引进白糯2 号单交种,经8 代选择优株套袋自交,2004 年春性状稳定后,经配合力测定,编号为白B2 的株系表现优良。2001 年春季在种植华珍大田里发现1 株变异株,经套袋自交选择,2004 年选出编号为黄18 的优良自交系。2004年秋,以白B2 为母本,黄18 为父本配制成超甜玉米单交种。经2005 年春秋两季杭州试种,表现适应性好,熟期适中,商品性好,品质优,定名为科甜2 号。
2 产量表现
科甜2 号参加2005 年杭州市春、秋大田对比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3. 800 和12. 900 t·hm-2,分别比对照超甜3 号增产10. 8% 和7. 5%。2006 年浙江省区试,平均鲜穗产量11. 429 t·hm-2,比对照增产11. 1%,达极显著水平;2007 年浙江省区试,平均鲜穗产量12. 906 t·hm-2,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7. 2%,达极显著水平。2007 年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2. 906 t·hm-2,比对照增产19. 6%。
3 特征特性
3. 1 植株性状
该品种幼苗生长势强壮,幼苗叶鞘绿色,叶色绿。成株叶片下部较松散,上部较紧凑,叶色较深,春季成株株高216. 5 cm,穗位高72. 3 cm,雄花分支多,花药黄色,花粉量多,花丝绿色。穗长20. 8 cm,粗4. 9 cm,秃尖长2. 0 cm,果穗筒形,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穗行数17 行,行粒数36. 5 粒,千粒鲜重334. 2 g,单穗鲜重283. 4 g。
3. 2 生育期
该品种在浙江平原地区春播86. 8 d (出苗至采收鲜穗),比对照超甜3 号长0. 3 d。
3. 3 品质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科甜2 号可溶性总糖含量8. 82%,省区试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6. 8 分,比对照超甜3 号高8. 7 分。鲜穗外观品质较好,甜度较高,皮较薄,柔嫩性好。
3. 4 抗性
据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抗性接种鉴定结果,科甜2 号中抗大小斑病,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4 栽培要点
4. 1 适期早播
春季以地温稳定通过12 ℃ 时为始播期,以浙江平原地区为例,露地栽培春播一般在3 月底至4月初播种;秋播平原地区可播到8 月8 日。为提高经济效益,春播可采用地膜加大棚栽培等多种形式提早到2 月中下旬播种育苗。
4. 2 隔离种植
为提高甜玉米的品质,必须与其它类型玉米隔离种植。采用空间隔离要求距离相隔300 m 以上,采用时间隔离要求花期相差30 d 以上。该品种株型较松散,单穗较重,可适当稀植,宜种48 000~48 000株·hm-2。
4. 3 科学施肥
根据试验结果,生产鲜穗12 t·hm-2,需施尿素525 kg·hm-2,氯化钾225 kg·hm-2,12% 的过磷酸钙750 kg·hm-2,磷钾肥全部作为基肥,30% 尿素作为基肥,20% 尿素作为苗肥在甜玉米4~ 5 叶期施用,50% 尿素作为穗肥在甜玉米10~12叶期施用。
4. 4 防治病虫害
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中后期重点防治玉米螟和蚜虫,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
4. 5 及时采收
鲜食甜玉米采收期要求严格,春季一般在吐丝授粉后20 d 分期分批采收,秋季一般在吐丝授粉后23~28 d 采收为宜。从外观上判断果穗苞叶有点松,花丝干枯变黑褐色时,子粒有光泽,此时采收最佳。
5 制种要点
5. 1 选地隔离
制种田宜选择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中、高肥力的田块,并要求四周500 m 内没有其它玉米种植。
5. 2 播期与行比
根据父母本的特性,父、母本种植行比1 ∶ 6。母本一次性播种,父本分2 期播种,母本播后5 d播第1 期父本;第1 期父本播后3 d,再播第2 期父本,2 期父本比例为6∶ 4。
5. 3 及时去杂、去劣
根据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在苗期和抽雄前彻底拔除异形苗和杂株,保证父母本均匀一致;在脱粒前,检除异形穗、异色穗和异轴穗。
5. 4 彻底去雄
母本在雄穗没露尖前,逐行逐株摸苞带叶1 ~2 张抽去雄穗,去雄要彻底、干净。去掉的雄穗要带出隔离区。
5. 5 授粉
在母本吐丝盛期要进行2~3 次人工辅助授粉,母本授粉结束后,将制种田中的父本全部割除。
5. 6 适时收获
种子成熟后要适时收获,并及时摊开晾晒,当子粒有点松时及时脱粒,晒干后精选入库。
[信息来源] 摘自《浙江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