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早稻抛秧减量增盘技术探讨
水稻抛秧栽培采用软盘育苗,整地方便,抛秧容易,与常规移栽方式相比,具有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特点,已成为水稻轻型栽培的一种主要技术。目前余姚市应用的抛秧软盘以561 孔为主,因其孔密播种量大,秧苗素质相对较差。为探究减少秧盘孔数、减少每盘播种量,增加单位面积抛秧盘数即增量减盘的增产效果,特进行本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余姚市马渚镇千亩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进行。参试品种早籼嘉育253。
设3 个434 孔抛秧盘的减量增盘处理,以采用原技术561 孔的为对照。即处理1 (CK)为561 孔抛秧盘,每盘播种量62. 5 g,抛1 200 盘·hm-2;处理2 为434 孔抛秧盘,每盘播种量50. 0g,抛1 500盘·hm-2;处理3 为434 孔抛秧盘,每盘播种量45. 5 g,抛1 650 盘·hm-2;处理4 为434 孔抛秧盘,每盘播种量41. 7 g,抛1 800 盘·hm-2。大区试验,大区面积667 m2。
4 月1 日播种,4 月27 日抛栽,秧龄26 d,7月23 日各大区收割。栽培、植保条件一致,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相符。4 月21 日施基肥碳酸氢铵600 kg·hm-2、磷肥375 kg·hm-2。追肥3 次:5 月4 日施尿素112. 5 kg·hm-2,5 月11 日施红双马牌46% 含量复合肥225 kg·hm-2;5 月18 日施尿素45 kg·hm-2。未发生病虫草危害。早稻生长期间温光资源充足,使得穗粒结构明显优于往年,但6 月5 日遭遇了冰雹天气以及成熟期间连续10 d的阴雨天气,使早稻产量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4 月24 日考查秧苗素质,以7 d 为1 个调查周期,重点调查记载苗蘖消长及生育进程,进行穗粒结构性状考查和实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 1 秧苗素质
采用减量增盘技术,每盘用种量减少,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尤其是植株鲜重和干重较对照增加比较明显。
2. 2 生育期
试验结果表明,减量增盘技术对早稻
的生育期无明显影响,各处理生育进程一致。
2. 3 经济性状
有效穗对照最少,为343. 5万·hm-2,其余3 个处理分别比对照增30. 0万·hm-2、16. 5 万·hm-2和36. 0 万·hm-2。结实率各处理间差异不大,变幅为83. 0%~84. 1%。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均为处理2 最高,分别为114. 5 粒、95. 6 粒、和25. 1 g,比对照分别增6. 0 粒、5. 1 粒和0. 5 g,说明用434 孔抛秧盘,采用减量增盘技术,抛1 500 盘·hm-2能明显增粒增重。
2. 4 产量
产量以处理2 最高,为7. 923 t·hm-2,比对照处理增产0. 609 t·hm-2,增幅8. 3%,比处理3增3. 1%,比处理4 增8. 6% 。可见采用434 孔抛秧盘,抛1 500 盘·hm-2能起到明显增产效果。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34 孔抛秧盘,运用减量增盘技术,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抛1 500 盘·hm-2,能增粒增重增产,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信息来源] 摘自《浙江农业科学》